机械设计教研室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隶属于机械工程系,后并入基础科学部由学校统一管理。改革开放后重新调整后隶属于机械工程系。1997年,由机械设计教研室、公差教研室、制图教研室和电工教研室合并组成机电科学基础部,隶属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1年,机械工程学院与车辆工程学院合并,机械设计教研室随机电科学基础部并入新成立的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学科隶属于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
目前机械设计教研室有在编教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人。
机械设计教研室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机械相关专业基础课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主要本科生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几何精度规范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其中《机械原理》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承担研究生课程《高等机构学》、《高等机械设计》、《摩擦学理论》等。
机械设计教研室建有摩擦学实验室和生物力学实验,拥有开展摩擦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主要设备,包括表面表征相关设备、润滑油流变性质测量设备、摩擦磨损润滑测量设备。在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典型零件/结构的失效机理与可靠性设计、现代机构创新设计与性能综合、机械表面/界面行为与调控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国防973、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装甲装备预先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研究基金等资助项目,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中发表SCI论文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
《机械原理》MOOC课程成功上线
注重教材建设,系列教材入选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
针对微轴承超薄气膜间隙以及硅微刻蚀产生的加工缺陷,构建了微轴承润滑模型
针对高速重载等极端工况对润滑设计提出的新挑战,建立了同时考虑供油量、真实表面粗糙度、局部接触和气穴、温升以及材料不均匀性耦合影响的润滑接触模型
采用多尺度方法揭示了粘附产生的物理机制,结合分子动力学与修正的接触理论模型分析了黏着迟滞作用、原子晶向结构和表面结构尺寸等对粘附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预测多粗糙峰表面范德华吸引作用引起的粘附力预测模型。
机械设计教研室领导班子成员
姓名 | 岗位名称及职责 | 办公电话 | 邮箱 |
王文中 | 主任 党支部书记 |
68911404 | wangwzhong@bit.edu.cn |
殷耀华 | 副主任(教学) | Yinyh5@163.com |